第(3/3)页 若非张辽还谨记着曹昂的吩咐,最重要的任务是接管乐安郡,把各县乡掌控在手里,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 恐怕管亥早就授首了。 但即便如此。 张辽依靠着闲暇时间的行军调动,也仍旧将管亥的部队合围,直接锁死在了巨定湖以北,令他插翅难飞。 而如今曹昂所率领的大军,与张辽部汇合之后,管亥就更没希望了。 ………… 不过相比于这个笼中之鸟。 曹昂很明显对身边的人更感兴趣。 也就是他称作子义的太史慈。 “子义,我原以为你这个时候,会待在孔国相的身边,却不料是单率一军,独往这边来追击黄巾贼了。” 随着曹昂如此言语。 太史慈当即侧过身来,向曹昂拱手行了个礼,接着爽朗的笑道。 “不瞒将军,倘若只我一人的话,那眼下我多半是守在孔府君身侧,一来保证其安危,二来助他重整局势。” “不过在得知将军您,准备彻底剿灭黄巾贼,把这股在青州为恶多年的贼匪连根拔起,让他们从此除名之后,我便毅然决定前来助您一臂之力!” 耳畔听着太史慈的答复。 曹昂眼中异色一闪。 脸上微不可察的浮现出了一丝笑容,但很快又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感怀之色的拱手回礼。 “子义果真义士也!” “当初孤身一人,杀出万军重围,千里迢迢,为被围困在都昌县的孔文举报信,这已是尤为难得之事。” “如今却又不顾艰险,再度领着兵马前来追剿黄巾,能识得子义如此义士,在下倒也不虚青州此行了!” …… 曹昂的话音刚落。 太史慈的脸上就露出了几分内敛之意,而后满是谦逊的说道。 “将军实在是过誉了!” “孔府君对我有恩,我以此身相报之,此乃天经地义之事,想来便是市井百姓,凡有义气者也会这么做,实在不敢当将军所谓大义之士的名头。” “至于率兵前来追剿黄巾,在下本就是青州人士,家乡为这群贼人肆虐多年,我早已有心狠狠报之,只可惜势单力孤,找不到什么机会。” “若非将军率天兵至此,我还不知何年何月,能得以如此痛快,所以说到底,慈该当向将军行大礼重谢才是!” “您不远千里率大军来平青州之事,调兖州之兵,破青州之围,解苍生之倒悬,百姓之流离,将军,您才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义士啊!” 曹昂夸赞了太史慈几句。 反倒换来了他情真意切的回应。 这是曹昂没想到的。 甚至说到最后,太史慈都准备翻身下马,给曹昂来一个一拜到底的大礼。 若非曹昂眼疾手快,抢在太史慈动作之前扶住了他,恐怕早已成行。 不过即便如此。 太史慈脸上那真挚的表情,以及看向曹昂时那炯炯的目光,都瞒不了人。 这让曹昂无比确信一点。 那就是因为自己大义的举动,让太史慈对他的认可度,已经暴涨到了极高的地步。 如今就差一个契机。 一个将量变促成为质变的契机,就能让太史慈对他倒头便拜,从而投入自己的麾下。 …… 想到这里。 曹昂的目光当即扫过战场。 越过己方的军阵阵型,穿过了敌方那乱糟糟的阵势,很快锁定了位于湖畔边,那个头戴金盔,额系黄巾的人。 能在大军之中有这番打扮的。 对于目前的黄巾军而言。 唯有一人而已。 也就是身为渠帅的管亥。 曹昂当即用手指向管亥所在的位置,接着转头对一旁的太史慈说道。 “子义,前方战事热火朝天,你我在此干看着,似乎也没什么意味。” “况且管亥一直躲在后面指挥的话,虽然造成不了什么损失,但难免有所阻碍,从而耽误时间。” “不如这样,咱们策马上前,各自寻找位置,以弓箭射向管亥。” “彼此皆以一箭为限,能取其性命者为胜,若同时射中要害,则以用时较短,或所处位置较远者为胜,不知子义你意下如何?” 随着曹昂的话音落下。 太史慈的眼睛顿时亮起。 显然他对这个比试很感兴趣。 在用眼睛观察了一下管亥的位置后,太史慈摸了摸自己挂在马边行囊中的长弓,然后舔了舔嘴唇,重重点头道。 “将军有此雅兴,慈又岂能不奉陪呢,我愿与将军比上一比!” …… 月票推荐票 穿越到大明成了正德皇帝朱厚照。 痴迷军事,打造军工大明是朕的追求! 朕坚信,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一位女大佬的新书,明朝历史的大手子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