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然。”姜瑶顿了顿,继续道:“若只是拿来使用,那便随意拿去用。” “那是当然。”苏予安明白,这是不让用来牟利。 苏予安看向面前的稻田道:“我虽不事生产,但光是看着这沉甸甸的稻穗,便知这产量必定是高的。”至于高多少,那还得等收成之后称量了。 “若三州百姓能得此粮种,又有这么好用的工具,来年想来能好过不少。” 姜瑶没说话,若是能如此,自然是最好,这也是她找苏家合作的主要原因。 赚钱固然是一方面,但是高产的粮种能够通过苏家传播到普通百姓手里,也是她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村长在一旁听着,倒是颇有感触,“予安放心吧,青州那边的气候还不算冷,回头这粮种送过去,仔细养地、育苗,收成定是差不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一亩地到底能收多少。 一时间,众人不再说话,皆定定地看着面前的水稻一点点被收割起来,脱下一粒粒稻谷…… 他们所在的这块地是比较靠近河边的,算是村里肥力最好的地之一了。 十个人下到地里,镰刀挥舞着,小半日下来便将一亩地割完了。 两架脱粒机也没停过,一亩地收割完的时候,脱粒工序也快要完成了。 已经脱好的稻谷被装进麻袋里,然后挑到空地上去称重。 众人连茶水都没顾不上喝,就都围了过去。 一袋袋稻谷挑过去,等在那边的村民们用秤称好,大声吆喝着称出来的重量。 空地旁摆着一张桌子,冯先生和陈泽安正在那记录。 “三十二斤……二十九斤……三十五斤……” 随着重量一一个个报出来,冯先生手里的算盘飞快地拨动,陈泽安正配合着记录。 林长生和林小溪等人都在一旁看着。 只不过林小溪看的是陈泽安记录的一个个数据,林长生看的则是冯先生手中拨动的算盘,手指垂在身边拨动着。 前些日子他一有空就去听算学课,虽然学得还比较浅,但多少能看懂些。 本以为他之前落下不少课,中途去听会很吃力。 但是没想到的是,算学的课教的内容并不算太深,而且每几日便会往回复习,慢慢的,他倒是也能勉强跟上。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各个选修课里都有出现。 按理说,每个课程都应该要按照不同程度进行划分。 但是他们没那么多先生,也没有那么多教室,甚至村民们来听课的时间都不固定。 所以有段时间教学效果并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