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一下子多了两项的兼营-《铁肩柔情》
第(2/3)页
宁城的火车站里,有一个维修班,这个维修班的人,职责当然就是维修火车。
不过,由于那个年代的人生活水平有限,普通人出行的日子并不多,火车的运营情况只是一般,所以,这些在当代算技术工的维修工人,工钱也不高,仅能糊口。
不是有句老话,叫做“穷则思变”?日子不好过了,人当然就要想办法。于是,这些的维修工,工余的时间里,就会接一些别的活来干,这个修自行车这样的机械活,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不过,这些维修工修自行车,只能在工余的时间干,所以,许多的时候,遇上了一些像孩子父亲那样急着用车的人,就只能干着急。
而且,这些的维修工,也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虽然火车这样的大家伙他们玩得动,自行车这小玩意,他们却不一定能玩得转,许多的故障或许由于配件的缺乏,也让他们束手无策。
城里人还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去处,竟是何晓军万万也想不到的打铁铺子。不少自行车坏了少的人,贪方便就推到整日开张的打铁铺子里去修。
那些打铁的铺子,不用说就更不专业了,除了一些外观的故障外,当然就修愈率奇低。
也就是说,在整个的县城里,当时竟还没有一个专职修自行车的摊档。
了解了市场行情之后,何晓军接受了那个孩子父亲的提议,在饮食摊档的隔壁,另建了一座竹屋,屋子外竖起了一块写着“精修各类车辆”的牌子,开始了他来到了县城的第二份生涯,也是算是第一份的兼职。
在开办这个自行车维修点前,何晓军也做足了准备,他针对当时那自行车配件奇缺和没有专门的修车工具这个情形,专程跑了一趟阿村找陈池老人,让他向他有联系的那个香港车行,订购了一套专业的修自行车工具和一批自行车的配件、易损件。
那天,在陈池老人的怂恿之下,何晓军额外多订了一套修理钟表的工具,准备连这个生意也给兼营了。
那年代,宁城里的人家手表虽然不多,但各种各样的挂钟、闹钟、马蹄表、怀表还是不少,而县城也还没有一家这类的专业维修摊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