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的表情被赵旭观察到了,于是宽慰道:“咱们就是讨论一下,不能成也不怨你。” “既然总编这么说,我就直说了。”杨萧放下了包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编,咱们要是能说服川蜀科协的领导,那此事大有可为。” 赵旭一脸懵,“说服什么?” “稿酬,咱们杂志社向美日看齐,实行版税制稿酬标准!”杨萧神情坚定的说道。 “版税制?”赵旭大惊失色,“这怎么行!” 闻所未闻啊,这里是国内,可不是国外。如今距离恢复稿酬制度才多久,杨萧想搞这种改革,让民众怎么看? 杨萧神情酌定地说道:“只有像我说的,姜老师才有可能考虑咱们。” “姜老师这样品行高洁之人,也会在意金钱吗?”赵旭不解道。 他的资历很高,也做过多年的编辑,结交了无数作家,不论是老前辈,还是新人作家,对稿酬可都是不甚在意。对他们来说,能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已经是无上荣耀了。 至于稿酬,有些老作家还会主动拒绝。还是在他们的再三解释下,说这是国家政策,老前辈们才收下了稿酬。 姜老师……一个君子如玉般的人物,怎么会如此在意黄白之物呢? “可能……和姜老师以前家里的条件有关系吧。”杨萧犹豫了片刻后,说道:“我听说,姜老师家以前在陕西农村,生活很苦的。” 赵旭眉头微皱,“这样啊……” 杨萧见他还在犹豫,决定加把劲:“国家都改开了,政策也在鼓励自负盈亏,既然有政策上的支持,咱们为什么不能开这个头呢。” 赵旭也不是不敢提这个建议,但是开这个头多少有些犯忌讳。而且,一个不好,会影响到很多杂志社的生存。 “这样吧,回头我找领导探探口风。” 杨萧点点头,能做的,能想到的办法,她已经做了,也说了,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之后,两人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专注于今天的聚餐。 次日,赵旭一个人去了科协的大楼。 进了科协大楼,他熟门熟路地上了三楼。 “小陈啊,谢老在吗?” “哦,是赵总编,算你来得巧,谢老今天没课,正巧在办公室呢。” “知道了,谢谢了。” 谢过后,赵旭来到了谢老的办公室前。 谢老是科协的主席,同时,他还是大学教授,从事电子学科的教育工作。 “咚咚咚。” “进来。”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赵旭深吸一口气,然后决然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走进办公室,入目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老者戴着眼镜,正在伏案书写着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