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那个熟悉的名字-《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第二天,姜玉楼把路谣决定投稿《最文学》的消息告诉了宋文,宋文颇为欢欣鼓舞。他没想到,自己还没联系认识的作家呢,就有知名作家投稿。

    而且听社长说,路老师那部叫《人生》的作品有大火的潜力。

    又过了一周时间,宋文招来了几个新人编辑,订制的办公设施也陆陆续续到位,《最文学》的编辑部,总算可以勉强运转开来。

    姜玉楼见状,也是抽出宝贵的时间去了趟美利坚。

    他此行的目的是加入好莱坞的编剧工会。

    在贾森的帮助下,一切都很顺利,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找了个经纪人。经纪人的作用就是替他和贾森保持联系,以及同对《侏罗纪公园》感兴趣的电影公司进行谈判,这也是他最重视的一个改编项目。

    在美利坚逗留不到一周时间,他又返回了国内。

    当姜玉楼回国后,他发现而这一周时间又有好消息等着他。

    国际大厦,《最文学》杂志社内。

    宋文恭敬地将投稿摆在会议室的桌子上,“社长,这里的稿件都是您不在的这一周来自国内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投来的稿子。”

    姜玉楼点点头,看来宣传很有效,眼前的稿件相当多嘛。

    宋文补充道:“您看到的这些已经是编辑部挑出来的,文笔和故事合格的作品。”

    “哦?还是挑了一遍的?”姜玉楼露出惊讶之色。

    他随手拿起一本投稿,看到作者的名字后眼睛都直了。

    于华?

    是那个写了《活着》的于华吗?

    不可能吧,那种大神……哦,对了,现在才82年。前世这个时候,于华貌似还在县卫生院当牙医,没写出那些经典作品呢。

    也就是说,现在的于华还只是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

    想到这里,他立刻来了兴趣,恨不得立刻看一看于华此时的文笔到底如何。

    姜玉楼道:“行了,我先看看,你去忙吧。”

    “好的,社长,那我去忙了。”宋文应声道。

    宋文出去后,他将这些稿子全部拿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抽出于华的那部作品,慢慢看了起来。

    手中的稿子很薄,字数不多,实际上也是如此,基本就是个小短篇。

    整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宿舍楼,故事主要围绕着宿舍里的几个年轻人展开。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杨绛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通过他的眼睛让读者看到大学生活的点滴和变化。

    这种题材的小说,在当下还是比较少见的。

    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读者来说,也能看个新鲜。

    当然,于华的这部作品还很稚嫩,感觉就是个新人作家。

    虽然如此,但读过后,姜玉楼觉得这部作品还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比如在小说中,宿舍成为了一个微缩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追求。杨绛作为主角,通过与室友们的相处,经历了友情的磨合、争吵和和解,他们一起度过了大学生活中的欢笑与泪水。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活。杨绛是一个内心敏感、渴望改变的年轻人,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迷茫和不安。而他的室友们也各具特点,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于华通过描写他们的行为和对话,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在阅读中,还是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