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个‘麻烦’-《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3/3)页

    “一个傲慢的犯人

    这是火烈的战斗里,

    一块阴郁而不安的小天地;

    这是生活的广阔的海洋上,

    一篷行将沉没的船只;”

    整个房间陷入了短暂的宁静,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内心的波澜在轻轻作响。张亿谋紧张地等待着姜玉楼的回应,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这首诗姜玉楼很熟悉,作为这个年代人,以前也看过这部作品。

    相比郭小川同志此后创作的名篇《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厦门风姿》等,《一个和八个》形式上可能不那么新颖、夺目,但却充沛着更加内在的张力和人性的魅力。而这首诗的经历,也使其负载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长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政治教导员王金蒙冤受审,被投入战时监狱,和一个奸细、三个惯匪、四个逃兵这八个“人渣”关在一起。王金受到双重的折磨:一边是“难友”们对他的侮辱谩骂,另一边是革命同志对他的怀疑与仇视。而王金忍辱负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党的事业。“真理的巨大力量”“能给一切黑暗的角落以亮光”,王金以自己圣徒般的言行感动了匪兵,唤醒了沉潜在他们心中的人性,启发了他们的民族觉悟。最后,在寡不敌众、我军伤亡惨重的危急时刻,王金带领其他犯人奋勇杀敌,终于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无辜,大多数兵和匪也用行动甚至生命赎清了自己的罪过。

    这首长诗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冤屈和忠诚”,这是“关于一个人的忠诚受到怀疑,在极度危险和冤屈中,用血和生命去证明自己清白无辜”。这样的主题,在特殊时期前的革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同样,这部作品的“问题”很多。

    《一个和八个》初稿的写作十分顺利,尽管是用夜晚和其他工余时间,但一千二百余行长诗,只用了两周时间。1957年5月初稿完成,11月到12月又费心修改了一番,修改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怎样尽量使主人公王金的蒙冤和被自己人判处死刑更为合情合理。

    完稿之后,作者送给不少朋友看,还曾投给《人民文学》和《收获》等刊物,结果均被退回。

    后来特殊时期到来,作者更是遭到了严厉的批判,以至于这部作品发表已经是79年的事情了。

    这部作品非常麻烦,姜玉楼心里是一清二楚。

    原作者遇到的麻烦,他们这些后来人虽然不会再遇到,但是其中的阻碍依旧存在。

    不过,他虽然知道根据这首长诗做一个剧本会很麻烦,却也愿意承担这样的麻烦。

    姜玉楼看着依旧忐忑不安的张亿谋,坚定的说道:“亿谋,这个活我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