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学-《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二月份的一天,《最文学》编辑部的新人编辑小李在拆邮件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份特别的稿件。

    之所以说是特别,是因为寄件人非常有名。

    柯云璐,祖籍魔都,在燕京上的高中,之后又去了山西工作,这点又和郑仪非常像。

    他的文学之路开启很早,在高中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三千万》更是在《人民文学》发表,并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不过真正让他扬名国内的则是1984年在《当代》杂志发表的作品《新星》。他的人也如同书名一般,成了文坛中耀眼的一颗新星。

    《新星》这部作品以一个县为背景,浓缩了1982年我国农村大刀阔斧改革的社会生活。

    可以说,柯云璐是一个关注现实,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对改革开放书写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因此,他也成了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

    什么是改革文学呢?

    我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隆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说起来,路谣的《平凡的世界》也是优秀的改革文学作品。

    只是在影响力上,这两部作品又有不同。

    编辑部的新人之所以对柯云璐和他的作品有印象,也有些巧,今年央视的开年大剧,《新星》就是更具柯云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并且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就大受欢迎,观众来电一个接一个,报纸上也是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评论。

    怀揣着好奇与崇拜,小李翻看起了稿件。

    稿件很厚,他估摸着是个长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