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墨守成规非正道-《山河入宴》
第(2/3)页
这之后还是沈临舟先开了口,冷声对阿晋说道:“有你什么事?还不把人送回去。”
阿晋听到此处也知道是自己多管闲事了,于是一手拉着一个把他们送回在李家的住处。
而赵礼左右看了一眼,最后在沈临舟的眼色里头出去找秦辞年与秦迎年了。
“这些东西对你很重要?”沈临舟温声问了一句。
其实在他的想法里头,这些厨房里头的用品都不是什么名贵之物,而它之所以会让秦婳染发这么大的脾气,恐怕也是因为这是李老太爷遗物的原因。
可对于秦婳染来说其实并没有矫情至此,想了想,她还是把真正的原因说了来。
“我从小随着外祖父学厨,这些调料罐子几年都没换,我几乎已经用成了习惯。就拿那盐来说,什么菜,要放多少,拿起勺子我也就知道了,如今我这舌头出问题觉不出味道,若连这些习惯也被打破,我又该怎么做?”
沈临舟这才算是明白过来,虽然有些好笑,却也是因她的不自信感到有些心疼。
所以他想了想,最终还是说起了一个例子。
“前朝有一位探花郎,才情学识都在状元和榜眼之上,可到最后他只位列第三,你可知道为何?”
秦婳染摇了摇头,她也就七岁之前学过些琴棋书画,后头跟了李老太爷就只是认认字拨弄拨弄算盘,哪里会知道这些?
然而沈临舟面上的神情也没变,转而继续与她说道:“殿试之时,这三位辩的是难分高下,最后以这位探花胜出,按理说是该金榜题名中状元才对。可偏偏他的考卷被人传阅之时,丞相大人看了连连摇头,只说这字体仿照前人学了个十成十,未免缺少了自己的风骨,这样一个人就算为官也难成大气。”
“仅仅只是字体罢了,就这么决定忽略他的才学,岂不是本末倒置?”秦婳染疑惑问道。
沈临舟笑了笑,没说赞同也没说反对,而是继续和她谈起,“咱们刚学练字之时,肯定都得临摹先人,否则自己哪怕写的歪七扭八,也终是不觉哪里有误。这位探花郎因仰慕先人将其字体学得出神入化,几乎每一处如何落笔都刻在了骨子里头,丞相就说,若抛弃先人智慧,只让按照自己的风格赋诗一首。”
秦婳染听到此处微微蹙眉,“若无先人智慧,那后者所思所想都没了依据,无中生有,又有几个能成大才的?”
对于这一点沈临舟还是愿意认同的,于是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先人之所以名传至今,皆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之中有所建树,可如果后人一味仿照却无自己的思想,那又有何用?就如那字体,都有先人留以帖子供人临摹,则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秦婳染这才算是稍稍明白沈临舟的意思,“那后来呢?”
“后来探花郎沉默许久,笔尖在那纸上都凝成了一团墨迹,他却终究没能下笔,最后默然屈居第三。而在此之后三四十年,他也确实是如同那位丞相猜测所说,自为官期间并无多少功绩,明明有状元之才,却庸庸碌碌一生。到老了他们那时的榜眼都做上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他却还只是一个从三品官。由此可见,墨守成规不懂变通,纵技艺再怎么纯熟,到底也是无用。‘’
说了这么多,其实沈临舟和李老太爷曾经的想法相差无几,只是因为他把话说的委婉,而李老太爷就只知晓训斥的缘故,前者的说法更能够让她接受一些,此时望着那一地狼藉,慢慢也就释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