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奇闻古怪-《惊奇手记》


    第(3/3)页

    我顶着水中巨大的阻力,硬是在楼古山面前做了好几个动作,他也很快明白了。我是在说可千万别这么干,瓮缸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还不清楚,要是他娘的真如你所说,是什么沉缸藏,那到时候两只瓮缸的封口打开,我们恐怕就会看见飘出来的尸首碎块。

    楼古山摇了摇头,他指向了我的头顶,又挥了挥手,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我头顶的正上方就是井下的水面,他这是想让我有能耐就弄上去,要是没有,那现如今就只有这么一个办法,别的,还真就没有了。

    我实在是有些无奈,一时间都有种立刻爬上井口的想法,但是碍于自己最多飘在井内的水平面,无法自己单独爬上有将近六米的光滑井壁,所以只得憋着气尽量的往远处躲。

    这地方是很明显的葫芦井,用于储水,一般不是在特定时间需要大量出水量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修造这中结构的水井的,其一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其二也是因为施工难度伴随而来的成本。

    一般的水井直上直下,井底开挖好,先困出浑水,将浑水排除之后,在井底扑上一层特殊的沙子,之后渗上来的水就是已经经过了一层过滤的了。

    南方水系发达,不需要这么麻烦,一般几米往下就会出水,那些水井基本都是连接水系主干的。而北方就不一样了,之所以叫渗水井,就是因为水是从井底慢慢渗出,而并非与水系直接连接。

    这种井平常人家足够日常的使用,白天取水,最多也就一夜的工夫,井内又会渗满。但是用水量一旦增加,如农田灌溉所用,就没法足够供应了,这则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储水系统,修建地面的,显然耗费空间,还并不省事儿。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琢磨,这劳苦大众就在井内的地下玩起了花样。

    据传说,这种法子还是一个盗墓贼先提出且实行的,因为想要在地下开挖一个无支撑的空腔,这在没有任何设备只有锄头铁锹的年代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就只有盗墓贼有解决这种麻烦的法子。

    这里就要说到一部分汉墓与此的相似点了,此种葫芦井的结构我大概推测可能就是当时的盗墓贼借用了一种极其有特色的汉墓结构。

    那种汉墓全部由青砖堆砌,青砖可以千年不烂,这是经过特殊工序烧制的。之所以说只是堆砌,就是因为青砖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粘合剂,完全就是垒上去的,用一种极其特殊的借力结构,直到顶端成为一个圆拱形的顶。

    实在是不能小看这种结构,互相之间虽不相连,但是稳定程度也要高于现如今的钢筋水泥大楼。曾将在甘肃就有一座类似结构的汉墓,当年地震,地上的房子塌方了一片,却唯独这座汉墓连一点丝毫的偏移都没有。

    在我琢磨的工夫,楼古山的铁钎已经刺入了瓮缸之间的连接处,马上一连串的气泡从中冒了出来,这东西里面多半还是空的,气泡一直冒个没完儿,一时间目之所及,全都是成片的泡沫碎影,我们受之影响,什么也看不清楚,最后只得又浮上了水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