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路谣决定搬家了-《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说到最后,他甚至激动的挥舞着双手,“为土命造影是我矢志不渝的创作目标!”

    邹志安摒弃了这个年代的文学小圈里的一些人,那种故作高雅、闲适及其浮艳媚俗的贵人气,甘愿为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亿万农民摇旗呐喊,助威鼓动。

    他的这种精神使得姜玉楼非常感动,“邹大哥,你的这种重农,悯农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只是,越是如此,你越应该创作中篇,甚至长篇。”

    邹志安不解的望向他。

    “现在文坛,还有读者对中篇和长篇的重视程度远甚至于短篇。作家的思想能不能在读者中间生根发芽,终究要看这位作家的中篇和长篇写得好不好。”

    “中篇和长篇有足够的篇幅塑造角色,短篇可以吗?中篇和长篇能描绘出一幅恢宏的史诗画卷,短篇可以吗?中篇和短篇可以改编成广播剧,电影和电视剧,短篇可以吗?”

    邹志安听得很认真,神情也越发的凝重。

    直到最后,他才长叹一声,道:“玉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姜玉楼趁热打铁,说出自己此行之目的,“邹大哥,我们《最文学》打算搞一个‘陕西作家专号’。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到了多位陕西作家的稿子,如果有你的加入,这期专号可谓星光璀璨了。”

    闻言,邹志安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最文学》的大手笔和天马行空的想法。喜的是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够入选专号,绝对能名动全国。

    只是……

    思虑良久,邹志安才道:“玉楼,我倒是写了一篇……算了,我就拿出来给你看一看吧。”

    说着,邹志安一咬牙,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手稿。

    他将手稿递给了姜玉楼,然后道:“短篇已经写完了,这里面还有一部分,还在创作,是个中篇。”

    姜玉楼在邹志安焦躁不安的注视下,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看起了手中的稿子。

    他觉得邹志安的作品相比路谣和陈中实又有所不同,他的作品努力表现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和希望,热情地讴歌和展示了农村改革家的崭新精神风貌。

    他正在看的这部短篇,《哦,小公马》同样如此。

    小说塑造了一个秉公办事、不畏强权的县团委书记郑全章的形象。主人公勇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最后因此丢了职位,他却没有气馁,在挫折面前重新鼓起了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念。

    小说结尾以在大路上奔驰的小公马作为郑全章的象征,含义深远。作品语言犀利,对不正之风的痛恨溢于言表,对改革举步维艰的思考入木三分。

    看到结尾处,姜玉楼点点头,虽然只是个短篇,但小说却写的紧张刺激,该有的斗争描写都很到位,结尾处还有对改革的深思,是一篇上佳的作品。

    然后,他又看起了那部正在创作的中篇小说。

    良久,姜玉楼抬起头,看向了心情忐忑的邹志安,“邹大哥,你的短篇没有问题,只需要稍作更改就行。”

    邹志安先是一喜,然后神情落寞,“果然,我写中篇还是不行啊。”

    “谁说的?”姜玉楼有些好笑,然后解释道:“你的这部中篇总体而言还是好的,问题是只写了大部分,还剩个结尾,并没有全部写完,如果按照这个水平写到完结,我们杂志社绝对收。”
    第(2/3)页